解析美元霸权悖论与特朗普关税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

贸易战升级背后逻辑

近年来,美国特朗普政府不断升级对华贸易战,其“对等关税”政策看似针对贸易逆差,可实际上背后逻辑复杂,美国是想重塑贸易和金融格局。2024年,中国顺差达8900亿美元,美国逆差为1.2万亿美元,双方经济形势差距明显,这种差距让美国借助关税手段试图改变局面。

美国实施“对等关税”,其目的不只是要减少逆差,还想要迫使贸易顺差国让美元回流,让这些国家用回流的美元去购买美债,通过这种做法进而重构“商品 - 美元 - 美债”循环链,以此强化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里的主导地位。

美元霸权与贸易逆差

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,其霸权地位靠持续输出贸易逆差维系,美国要向世界输出流动性,所以得保持逆差,然而在2024年,外资持有美债的比例降到了30%以下,这表明美元循环机制在变弱。

美国贸易逆差催生了“海湖庄园协议”里特殊的低息美债提案,这个提案试图避开市场正常的约束,它想要建立新的债务融资渠道,这表明美国在维持美元霸权时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困境。

人民币国际化的阻碍

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,这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影响。人民币跨境支付所占比例上升到了7.5%。不过,其中80%是在中资企业之间发生的。离岸市场深度明显不足。这对人民币在海外的流通造成了严重限制。

关键大宗商品如石油、铁矿石等,仍然采用美元进行计价,不存在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市场,这对人民币国际储备功能造成了制约,致使人民币处于“结算强、计价弱”的尴尬境地,进而导致其国际化进程受到阻碍。

关税政策实际效果

特朗普政府实施了34%的对华关税,然而这并没有达成预计的效果,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的份额,并未真正减少,反倒催生了一种新的三角贸易模式,这种模式是“中国组装,然后通过第三国转口,最终在美国销售”,这表明关税政策没能起到有效改变贸易结构的作用。

对于越南等国家,美国不期望在短时间内把它们的进口额提升到1200亿美元,美国希望这些国家能用一部分贸易顺差购买美国国债,通过这种方式来换取关税优惠,这是美国运用关税政策调节美元回流的一种手段 。

国际货币体系现状

当前,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阶段,叫做“非对称相持阶段”。美元依靠制度惯性,维持着主导地位。人民币凭借实体贸易,积累了局部优势。双方处于一种状态,既竞争又相互依存。

美国通过“科技 - 能源 - 军事”三角体系来加强美元的地位,人民币在RCEP区域开展了跨境支付试点,这个试点已覆盖12%的贸易量,并且正努力寻找突破的机会。

货币博弈未来走向

未来美元或许会继续保持韧性,它会依靠数字货币维持主导地位,会借助能源绑定维持主导地位,会凭借军事威慑维持主导地位。人民币则有可能实现区域化突破,在RCEP形成人民币计价体系,在“一带一路”形成人民币计价体系。

全球货币多元化趋势已开始显现,欧元、数字货币如CBDC等,有可能填补美元信用变弱后出现的部分空白,中美双方都面临挑战,中国需要更灵活的金融开放政策,美国需要在债务扩张与美元信用间找到平衡点。

你认为在未来人民币有没有可能成功突破“顺差诅咒”,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?欢迎参与评论互动,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。

作者头像
imtoken钱包创始人

imtoken

  • imtoken钱包官网下载是一款领先的数字资产钱包,旨在为用户提供安全、高效、便捷的加密货币管理解决方案。自2016年成立以来,imToken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用户友好的界面,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。
  • 版权声明: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于2025-05-02,由imtoken钱包发表,共 1304个字。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:imtoken钱包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
  • 本文地址:https://hsfengji.com/trgsx/55.html
上一篇:数字时代下imToken数字钱包注册流程及相关重要信息全解析
下一篇:东吴证券在严峻竞争下凭特色路径交出亮眼答卷且分红居首

相关推荐